字好书
赠至寂禅师

《赠至寂禅师》

时间: 2025-05-07 18:09:42

诗句

处世唯披衲,禅门几岁寒。

法空无所染,性悟不多看。

竟日门长掩,相逢草自残。

有时寻道侣,飞锡度峰峦。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18:09:42

赠至寂禅师

原文展示:

处世唯披衲,禅门几岁寒。
法空无所染,性悟不多看。
竟日门长掩,相逢草自残。
有时寻道侣,飞锡度峰峦。

白话文翻译:

在世间只穿着僧袍,禅门之路已走了多少年。
法理空无一物,不受世俗所染,内心的领悟也不需要太多的观察。
整天门都紧闭,见面时草木都已枯萎。
有时想寻找道友,飞锡穿越山峰。

注释:

  • 披衲:披上僧侣的袍子,象征出家修行。
  • 禅门:指禅宗,专注于内心的修行。
  • 法空:法理的空无,指的是不被世俗事物所染污。
  • 性悟:内心的领悟和理解。
  • 竟日:整天,表示时间的延续。
  • 飞锡:指僧侣手中的锡杖,象征旅行与传道。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朱庆馀,唐代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风格和深刻的哲理著称。
  • 创作背景:本诗写于诗人与至寂禅师相识期间,表达对禅宗的深刻理解与对道友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深刻地描绘了禅宗修行的境界与心境。开头两句以“处世唯披衲”表明了作者的身份与处境,强调了出家人对世俗的超脱。接下来的“法空无所染,性悟不多看”则表达了一种对法理的深刻理解,强调修行者内心应保持清净,不被外界纷扰所影响。诗中“竟日门长掩”一语,展现了修行的孤独与宁静,似乎隐喻着与世隔绝的状态。而最后的“有时寻道侣”则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思念,体现了修行者内心的孤独与对精神伴侣的渴望。这首诗不仅仅是对修行生活的描绘,更是一种对内心自省与追求自由的深思,展现了禅宗的深邃与奥妙。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处世唯披衲”:身处世间,却只穿着僧袍,表明作者的身份和选择。
    2. “禅门几岁寒”:在禅宗的道路上已走了多少个寒冬,暗示漫长的修行过程。
    3. “法空无所染”:法理空无,心灵不被世俗所污染,体现了修行的境界。
    4. “性悟不多看”:内心的领悟,不需要过多外在的事物来影响。
    5. “竟日门长掩”:整天守着闭门的状态,象征修行的独处与深思。
    6. “相逢草自残”:遇见时草木已枯,暗示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
    7. “有时寻道侣”:偶尔想要寻找志同道合的朋友,体现人性的孤独。
    8. “飞锡度峰峦”:用锡杖穿越山峰,象征着修行的艰辛与对道理的追寻。
  • 修辞手法

    1. 对仗:如“整天门长掩”与“有时寻道侣”,形成对比,增强诗的节奏感。
    2. 隐喻:如“飞锡”象征修行者的精神追求与旅行。
  • 主题思想:表达了对禅宗修行的深刻理解与内心的孤独,体现了修行者对真理的追求与对道友的渴望。

意象分析:

  • “披衲”:象征出家和修行。
  • “寒”:象征时间的流逝与修行的艰辛。
  • “法空”:象征内心的清净与无欲。
  • “草自残”:象征时间的无常与生命的脆弱。

互动学习:

  •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禅门”是指什么?
      A. 道教
      B. 禅宗
      C. 佛教
      答案:B

    2. “法空无所染”这一句想表达什么?
      A. 法理杂乱
      B. 心灵清净
      C. 追求世俗
      答案:B

    3. 诗的最后一句提到的“飞锡”象征什么?
      A. 普及教育
      B. 旅行与传道
      C. 财富积累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1. 《无题》- 李商隐
    2. 《静夜思》- 李白
  • 诗词对比

    • 比较朱庆馀的《赠至寂禅师》与李白的《静夜思》,两者都表达了对孤独的感受,但前者更倾向于哲理的思考,而后者则是对故乡的思念。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朱庆馀研究》

相关查询

怡红快绿 第六回回前诗 第五回回前诗 正册判词 智通寺对联 簪菊 元宵灯谜 娇杏赞 梦秦氏赠言 临江仙·白玉堂前春解舞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戎马生郊 气字旁的字 包含洗的词语有哪些 利口辩给 丁漕 野有饿莩 龠字旁的字 星序 酒税 芥拾青紫 丧家之犬 谷字旁的字 豕字旁的字 勤廉 鬲字旁的字 币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痛之入骨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