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1:37:3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1:37:34
春江晚景
作者:张九龄 〔唐代〕
江林多秀发,云日复相鲜。
征路那逢此,春心益渺然。
兴来只自得,佳处莫能传。
薄暮津亭下,余花满客船。
春天的江边景色如画,江边的树林多么秀丽,阳光和白云交相辉映。
在征途上怎能遇到这样的美景,心中的春情愈加渺茫。
兴致来了只自得其乐,佳美的地方无法传播给他人。
黄昏时分,在渡口亭子下,船上满是残余的花瓣。
本诗并未直接引用特定的历史典故,但“春心”这一意象常常在古诗词中出现,代表着春天的情感和生命的活力,表达了对美好景色的珍惜与感慨。
张九龄(678年-740年),字子容,号少陵,唐代著名诗人、政治家。他在政治上曾任宰相,因其才华和清白的品德受到后世的推崇。张九龄的诗歌以清新自然、情感细腻著称,善于描绘山水之美和表达内心情感。
《春江晚景》创作于张九龄的晚年,时间正值春季,诗人游历江边,目睹自然景色,心中涌起无限感慨。这首诗表达了他对美好春景的陶醉,以及在旅途中对人生的思考。
《春江晚景》是一首描绘春天美景的诗作,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江边的秀丽景色,以及诗人内心的感受。诗的开头“江林多秀发,云日复相鲜”描绘出春天的江边生机勃勃,阳光与白云交相辉映,构成了一幅美丽的自然画卷。这种生动的描写使人仿佛置身于春江之畔,感受到大自然的气息。
接下来的“征路那逢此,春心益渺然”则表达了游子的孤独与惆怅。尽管眼前是美丽的景色,但身处异乡的诗人却感到心中愈加渺茫,似乎与这美景无缘。这种情感的反差使得诗歌更加深刻,体现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与对人生的思考。
“兴来只自得,佳处莫能传”表现出诗人对美景的珍惜,以及在此刻的自得之乐,但又因无法与他人分享而感到些许遗憾。最后一句“薄暮津亭下,余花满客船”将诗的意境推向高潮,黄昏的渡口,残留的花瓣,象征着春天的短暂与美好,给人一种淡淡的哀愁。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情感变化,表现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与思索,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美景的热爱,同时也流露出对人生孤独与短暂的思考。通过对美好景色的描绘,诗人传达了对自然的感悟以及对人生的感慨,使读者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体会到诗人深邃的内心情感。
诗中“江林多秀发”中的“秀发”指的是什么?
A. 江水
B. 树林
C. 花朵
诗人感到“春心益渺然”是因为什么?
A. 旅途的孤独
B. 风景的美丽
C. 天气变坏
“薄暮津亭下”描绘的是哪个时间段的场景?
A. 早晨
B. 中午
C. 黄昏
李白《庐山谣》:同样描绘自然景色,以豪放的情感表达对山水的热爱,风格上与张九龄的细腻形成对比。
杜甫《春望》:表达了对国家的忧虑与个人的孤独,虽同为春天的景象,但情感基调更为沉重,与《春江晚景》形成鲜明对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