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7:20:1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7:20:10
林居逢岁晏,遇物使情多。
蘅茝不时与,芬荣奈汝何。
更怜篱下菊,无如松上萝。
因依自有命,非是隔阳和。
在林间居住,年末时节碰上了,
与万物相遇,情感涌动多。
香草不常相伴,芬芳的荣华又能怎样呢?
更可怜的是篱下的菊花,
不如松树上的藤萝。
因为依附于自然自有其命,
并不是靠阳光的温和。
张九龄(678年-740年),字子容,号少穆,唐代著名诗人和政治家。他曾任宰相,因才华出众而受到重用。张九龄的诗歌以清新自然、意境深远著称,擅长描写山水田园,表达个人情感与哲理。
《林亭寓言》创作于张九龄隐居时期,诗中流露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命的思考。处于岁末时节,诗人感受到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脆弱,结合自然景物,反映出一种哲学思考。
《林亭寓言》展现了张九龄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思考。诗中通过“林居逢岁晏”开篇,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反映出诗人对时间的感慨。诗人在欣赏自然之美的同时,也感受到了一种孤独和无奈。
“蘅茝不时与,芬荣奈汝何”,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怀念,尽管自然界的芬芳迷人,却不再是常常相伴。诗人通过对比篱下的菊花和松上的藤萝,深刻揭示了生命的脆弱与坚韧。菊花象征着隐逸与低调的美,而藤萝则代表依附与生存。两者间的对比,反映了诗人对生存方式的思考。
最后,诗人提到“因依自有命”,则表明即使生命存在诸多限制与困难,自然赋予生命的意义与存在的理由是不可忽视的。整首诗在细腻的描写中,渗透着对生命哲学的思索,充满了淡淡的忧伤与深邃的智慧。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命的思考。诗人通过对比不同植物的生存状态,表达了对人生意义的探索与感悟,强调了生命的独立与自我价值。
诗中“蘅茝”指的是什么?
A. 一种果实
B. 一种香草
C. 一种花朵
诗中“篱下菊”与“松上萝”的对比主要表达了什么?
A. 美丽与丑陋
B. 隐逸与依附
C. 繁荣与衰败
整首诗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A. 生活的繁华
B. 对自然的热爱与人生的思考
C. 对时光的无奈
对比张九龄的《林亭寓言》与王维的《山居秋暝》,两者都展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但张九龄更强调对生命的思考,而王维则更注重自然美的描绘。张九龄的情感更为深邃,王维则显得清新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