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19:40:1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19:40:16
奉和圣制早渡蒲津关
作者: 张九龄 〔唐代〕
魏武中流处,轩皇问道回。
长堤春树发,高掌曙云开。
龙负王舟渡,人占仙气来。
河津会日月,天仗役风雷。
东顾重关尽,西驰万国陪。
还闻股肱郡,元首咏康哉。
在魏武帝中流的地方,轩辕皇帝问道的地方回头看。
长堤上的春树开始发芽,高高的掌心在晨曦中打开。
龙舟承载王者渡过河流,众人占据了仙气云雾。
在河津汇聚着日月的光辉,天子的武器象征着风与雷。
向东望去,重关尽处,向西奔驰则是万国的陪伴。
还听说股肱之地的郡县,元首在此吟唱安康的歌谣。
张九龄(678年-740年),字子容,号宗悫,唐代著名诗人和政治家,曾任宰相。他的诗风清新,擅长写景抒情,表达对国家和人民的关怀。
这首诗是应皇帝之命所作,背景是张九龄被派往蒲津关,表达对国家的忠诚与对美好春光的赞美,同时也展现了国家强盛、民众安康的愿景。
《奉和圣制早渡蒲津关》是一首描写春日美景和国家盛况的诗。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物与历史人物的结合,表现出对国家前景的美好期盼。开头两句提到魏武和轩辕,既是历史的回顾,也暗示了国家的兴起与传统的延续。春天的到来,长堤的树木发芽,象征着生机与希望。诗中的“龙负王舟渡”,不仅展现了王权的象征,也传达了民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中间几句提到“河津会日月,天仗役风雷”,展现了国家的雄伟与气势,暗示着在强大的统治下,人民生活安宁,四海来朝。最后的“还闻股肱郡,元首咏康哉”,则表明了对国家治理的赞美,强调了政治的稳定与繁荣。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与历史典故,展现了张九龄对国家的忠诚与对未来的美好期望,情感真挚,意象鲜明,是一首具有历史厚重感与时代气息的作品。
整首诗表达了对国家治理的赞美,对历史的尊重,以及对未来的美好期许,透过自然景象的描写,传达出诗人对社会安定、人民幸福的关怀。
诗中提到的“轩皇”指的是谁?
“龙负王舟渡”中,龙舟象征什么?
诗的主题主要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