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奉和圣制早渡蒲津关

《奉和圣制早渡蒲津关》

时间: 2025-04-23 19:40:16

诗句

魏武中流处,轩皇问道回。

长堤春树发,高掌曙云开。

龙负王舟渡,人占仙气来。

河津会日月,天仗役风雷。

东顾重关尽,西驰万国陪。

还闻股肱郡,元首咏康哉。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19:40:16

原文展示:

奉和圣制早渡蒲津关
作者: 张九龄 〔唐代〕

魏武中流处,轩皇问道回。
长堤春树发,高掌曙云开。
龙负王舟渡,人占仙气来。
河津会日月,天仗役风雷。
东顾重关尽,西驰万国陪。
还闻股肱郡,元首咏康哉。

白话文翻译:

在魏武帝中流的地方,轩辕皇帝问道的地方回头看。
长堤上的春树开始发芽,高高的掌心在晨曦中打开。
龙舟承载王者渡过河流,众人占据了仙气云雾。
在河津汇聚着日月的光辉,天子的武器象征着风与雷。
向东望去,重关尽处,向西奔驰则是万国的陪伴。
还听说股肱之地的郡县,元首在此吟唱安康的歌谣。

注释:

  • 魏武中流:指魏武帝曹操在黄河中流域的地方。
  • 轩皇:指轩辕黄帝,古代传说中的帝王。
  • 龙负王舟:龙舟象征着王者的船只。
  • 股肱郡:股肱比喻辅佐之臣,指地方的治理。
  • 元首:指最高统治者,强调王权。

典故解析:

  • 轩辕:黄帝的别名,象征中华民族的始祖,常用于表达对历史的缅怀与尊重。
  • 龙舟:在古代,龙舟常用于祭祀和重要的航行活动,象征着权力与地位。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九龄(678年-740年),字子容,号宗悫,唐代著名诗人和政治家,曾任宰相。他的诗风清新,擅长写景抒情,表达对国家和人民的关怀。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应皇帝之命所作,背景是张九龄被派往蒲津关,表达对国家的忠诚与对美好春光的赞美,同时也展现了国家强盛、民众安康的愿景。

诗歌鉴赏:

《奉和圣制早渡蒲津关》是一首描写春日美景和国家盛况的诗。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物与历史人物的结合,表现出对国家前景的美好期盼。开头两句提到魏武和轩辕,既是历史的回顾,也暗示了国家的兴起与传统的延续。春天的到来,长堤的树木发芽,象征着生机与希望。诗中的“龙负王舟渡”,不仅展现了王权的象征,也传达了民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中间几句提到“河津会日月,天仗役风雷”,展现了国家的雄伟与气势,暗示着在强大的统治下,人民生活安宁,四海来朝。最后的“还闻股肱郡,元首咏康哉”,则表明了对国家治理的赞美,强调了政治的稳定与繁荣。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与历史典故,展现了张九龄对国家的忠诚与对未来的美好期望,情感真挚,意象鲜明,是一首具有历史厚重感与时代气息的作品。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魏武中流处:描绘了历史的背景,魏武帝在黄河流域的统治。
  2. 轩皇问道回:提到黄帝,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敬仰。
  3. 长堤春树发:春天的生机,象征着希望。
  4. 高掌曙云开:晨光普照,展现了美好的自然景象。
  5. 龙负王舟渡:王者的船象征着权力的稳固与辉煌。
  6. 人占仙气来:描绘了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景。
  7. 河津会日月:日月同辉,象征着国运昌盛。
  8. 天仗役风雷:天子的威严与自然的力量交织。
  9. 东顾重关尽:向东望去,重关的威严在望。
  10. 西驰万国陪:向西奔赴,显示出国家的强大与众多的国家归附。
  11. 还闻股肱郡:对地方治理的关注与赞美。
  12. 元首咏康哉:期望国家安康,寓意深远。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龙负王舟”,用龙比喻王权,增强了诗的气势。
  • 对仗:整首诗的结构对称,增强了韵律感。
  • 象征:春天的树木、龙舟等意象作为国家繁荣的象征。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国家治理的赞美,对历史的尊重,以及对未来的美好期许,透过自然景象的描写,传达出诗人对社会安定、人民幸福的关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春树:象征生机与希望,代表国家的未来。
  • 龙舟:象征王权与荣耀,反映国家的强盛。
  • 日月:象征光明与正义,体现国家的光辉前景。
  • 风雷:象征自然力量与政治威严,增强诗的气势。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轩皇”指的是谁?

    • A. 唐太宗
    • B. 黄帝
    • C. 曹操
    • D. 刘备
  2. “龙负王舟渡”中,龙舟象征什么?

    • A. 自然
    • B. 王权
    • C. 民众
    • D. 战争
  3. 诗的主题主要是?

    • A. 自然美
    • B. 国家安定与繁荣
    • C. 个人情感
    • D. 爱国主义

答案:

  1. B. 黄帝
  2. B. 王权
  3. B. 国家安定与繁荣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登鹳雀楼》
  • 李白《将进酒》

诗词对比:

  • 比较张九龄的《奉和圣制早渡蒲津关》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两者均展现了对国家盛世的赞美,但张九龄更侧重于历史与传统的结合,而王之涣则更强调自然景观的壮丽。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代诗人传记》
  • 《唐诗鉴赏辞典》

相关查询

松阳周处士冰壶歌 题雪竹图 感时述事十首 其五 题陈太初画扇 其一 玉漏迟  咏雁 点绛唇 杂诗四十首 其十二 题雪汀图 远客叹雨 朱鹭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模棱两可 弘扬 鼻字旁的字 检获 弓字旁的字 耂字旁的字 慭留 贝部首的汉字大全_贝部首常用汉字解析 标准件 一生一死,乃见交情 繁体字的书写方法_掌握繁体字书写技巧 乙字旁的字 城字繁体字怎么写?这份城字繁体字详解,助你正确书写汉字_汉字繁体字学习 无风三尺浪 塔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探的词语有哪些 三过其门而不入 瓦字旁的字 百万雄兵 朱的笔顺怎么写?朱的笔画顺序详解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