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19:40:4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19:40:47
行舟傍越岑,窈窕越溪深。
水暗先秋冷,山晴当昼阴。
重林间五色,对壁耸千寻。
惜此生遐远,谁知造化心。
我在越岑旁边划船,越溪的水面显得深邃而清澈。
水面显得阴暗,仿佛已经先感受到秋天的寒冷,而山峰在阳光下则显得格外晴朗,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浓密的森林中五彩缤纷,山壁高耸入云,直逼千寻。
我惋惜这漫长的生命,谁能理解自然的用心良苦?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张九龄,字仲明,唐代著名诗人、政治家,曾任宰相。他的诗以清新自然、意境深远著称,尤其擅长描写山水风景。
创作背景: 《浈阳峡》创作于张九龄任职期间,他对山水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思考融入诗中,表达了对自然的赞美和对生命的感慨。
《浈阳峡》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对生命、自然的感悟与思考。诗的前两句“行舟傍越岑,窈窕越溪深。”勾勒出一幅清幽的水乡图,诗人乘舟于越岑旁,溪水深邃,给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感觉。接下来的“水暗先秋冷,山晴当昼阴。”则展示了自然界的变化,水面阴暗似乎预示着秋天将至,寒冷的气息在悄然逼近,而山峰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格外明亮,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突显了自然的多样性。
“重林间五色,对壁耸千寻。”通过描绘五彩斑斓的森林与高耸的山壁,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与神秘。最后一联“惜此生遐远,谁知造化心。”则是对生命的感慨,诗人对漫长生命的惋惜,表达了对自然与生命之间关系的深刻思考,令人感受到一种对造化的敬畏与无奈。
整首诗在意境上达到了极高的境界,既有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又有对人生哲理的深刻反思,体现了张九龄所特有的艺术风格和他对自然的热爱。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短暂的惋惜和对自然造化的深刻敬畏,传达出一种哲理性的思考,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水暗先秋冷”是指什么?
A. 水面阴暗
B. 秋天的寒冷
C. 两者皆是
诗中的“重林”指代什么?
A. 树木茂密的森林
B. 高耸的山壁
C. 深邃的溪水
最后一联“惜此生遐远”表达了诗人什么情感?
A. 对生命的惋惜
B. 对自然的赞美
C. 对时间的无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