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7:37:5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7:37:50
迢迢槐江岭,是为玄圃丘。
西南望昆墟,光气难与俦。
亭亭明玕照,洛洛清瑶流。
恨不及周穆,托乘一来游。
这段遥远的槐江岭,就是所谓的玄圃丘。
我向西南望去,看到昆墟,那里光辉灿烂却难以与我同行。
高高的明玕在照耀,清澈的瑶水在流淌。
我真希望能像周穆一样,乘舟游玩一番。
作者介绍:陶渊明(365年-427年),字元亮,号五柳先生,东晋时期著名的诗人、隐士,以其田园诗闻名。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常表现对自由、隐逸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陶渊明提倡的田园生活与当时的社会动荡形成鲜明对比。他在诗中常常表达对自然和宁静生活的热爱,反映出他对隐逸生活的追求。
这首《读山海经十三首·其三》展现了诗人对神秘山水的向往和对逍遥游乐的渴望。开头的“迢迢槐江岭”描绘出远山的轮廓,给人一种遥远而神秘的感觉,接着提及的“玄圃丘”则引发对仙境的幻想。在“西南望昆墟,光气难与俦”一句中,诗人表达了自己对那光辉灿烂的昆墟的向往,同时又感到与之相伴的无奈,突出了一种孤独感。
诗中通过“亭亭明玕照,洛洛清瑶流”展现了自然景色的美好,玕的光辉和瑶水的清澈交织出一幅美丽的画卷,令人向往。然而,最后一句“恨不及周穆,托乘一来游”则流露出诗人对周穆王游乐的羡慕,反映出他对自由和逍遥生活的渴求。整首诗在描写自然的同时,流露出一种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和对现实的无奈。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表达了对理想化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的无奈,表现了诗人陶渊明特有的隐逸精神和对自然的热爱。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玄圃丘”象征什么?
A. 现实生活
B. 仙境
C. 战争
诗人对“昆墟”的态度是:
A. 无奈与向往
B. 完全不在意
C. 恨之入骨
“亭亭明玕照,洛洛清瑶流”中的“洛洛”形容的是:
A. 水流的声音
B. 水流的状态
C. 水的颜色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