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0 03:59:5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03:59:50
劝农·其六
作者: 陶渊明
孔耽道德,樊须是鄙。
董乐琴书,田园不履。
若能超然,投迹高轨。
敢不敛衽,敬赞德美。
全诗翻译:
孔子崇尚道德,而樊须却显得卑微。董仲舒乐于琴书,但却不愿意亲自耕种田园。如果能够超然物外,投身于高雅的轨道,那么岂能不收敛衣襟,恭敬地赞美道德的美好?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号五柳先生,东晋时期的诗人和隐士。他以“归隐田园”著称,倡导自然和简单的生活方式。
本诗写于陶渊明归隐之后,反映了他对社会风气的观察与思考。在当时,士人多追求官场名利,陶渊明则强调道德修养与自给自足的农耕生活。
陶渊明在《劝农·其六》中,表达了对道德与耕作的高度赞美。诗的开头提到孔子对道德的重视,借以引出樊须的卑微,意在指出即使是受人尊敬的哲学家也未必能免于世俗的压力。董仲舒的琴书之乐,虽然高雅,却也反映出一种对实际生活的疏离。在陶渊明看来,真正的高尚并非在于追求名利和文化,而在于对土地的耕作与对道德的践行。
诗中“若能超然,投迹高轨”一句,表明了陶渊明对超脱世俗的向往,他推崇的是一种高尚的精神追求,而非单纯的文化享受。这种思考不仅反映了个人的价值观,也折射出他对当时社会风气的批判与反思。
整首诗流露出陶渊明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对道德理想的坚持,体现了他心中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与对现实的深刻洞察。
整首诗歌表达了陶渊明对道德与耕作的崇尚,批判了知识分子对实际生活的逃避,强调应当尊重和践行道德,珍视土地和自然。
陶渊明在诗中提到的孔子代表什么?
a) 文化
b) 道德
c) 劳动
答案: b) 道德
“董乐琴书”的意思是什么?
a) 喜欢耕种
b) 喜欢音乐和书籍
c) 喜欢政治
答案: b) 喜欢音乐和书籍
诗中提到的“超然”是指什么?
a) 追求名利
b) 超脱世俗
c) 关注家庭
答案: b) 超脱世俗
这些资料可以帮助深入理解陶渊明的作品和他所处的历史文化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