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8:05:0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8:05:05
遣悲怀三首·其二
作者:元稹
昔日戏言身后意,
今朝都到眼前来。
身后意一作身后事,
衣裳已施行看尽,
针线犹存未忍开。
尚想旧情怜婢仆,
也曾因梦送钱财。
诚知此恨人人有,
贫贱夫妻百事哀。
过去我曾戏言,身后留下的事情,
今天这些话都变成了现实。
关于身后事的衣裳早已穿上,
虽然针线还在,却不忍心拆开。
我还想起旧时的情感,怜惜那些仆人,
也曾在梦中见到他们,送来财物。
我深知这种恨意人人都有,
贫贱夫妻,百事皆是忧愁。
元稹,字仲舒,唐代诗人,与白居易并称“元白”。他以其深厚的文学修养和对人情世态的细腻观察而闻名。元稹的诗歌多描写社会现实和个人情感,风格清新自然。
《遣悲怀》是元稹在失去妻子后所作,表达了对逝去爱情的怀念与哀伤,反映了他对生活的感悟和对命运的无奈。
这首诗通过对过去的回忆,展现了深沉的悲伤与无奈。开篇的“昔日戏言身后意”,引入了对过去的轻松调侃,却在后续中转化为对现实的深刻反思。诗中“今朝都到眼前来”,暗示着时间的残酷,曾经的玩笑如今却成为了惆怅的现实。
“衣裳已施行看尽,针线犹存未忍开”,这一句将物质与情感结合,反映了作者对逝去时光的无尽怀念与不舍。情感的羁绊不仅在于逝去的人,还在于那些与生活紧密相连的细节,仿佛每一针每一线都在诉说着过往的故事。
接下来的几句提到对仆人的怜惜,展现了作者的仁慈与宽厚,仆人虽然是身边的人,但也在生活的重压下显得无奈而可怜。“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最后将个人情感上升到普遍的社会现象,揭示了在贫困与困境中,夫妻之间的苦楚与无奈,令人感同身受。
整首诗以个人的悲伤为出发点,深入探讨了人情、生活的艰辛与情感的共鸣,最终引发对普遍人性的思考。
诗中“今朝都到眼前来”意指:
A. 过去的玩笑
B. 现实的到来
C. 对未来的期待
D. 对生活的满意
“贫贱夫妻百事哀”所表达的情感是:
A. 快乐
B. 愤怒
C. 悲伤
D. 无奈
诗中提到的“衣裳”主要象征:
A. 生活的富裕
B. 过往的记忆
C. 未来的希望
D. 个人的选择
元稹与白居易的诗歌都反映了对人情的深刻理解与社会现实的关注。元稹的《遣悲怀》以悲伤为主调,而白居易的《长恨歌》则融合了爱情与悲剧,有着更为丰富的情感层次。
往昔曾经戏言我们身后的安排,如今都按你所说的展现在眼前。 你穿过的衣裳已经快施舍完了,你的针线盒我珍存着不忍打开。 因怀念你我对婢仆也格外恋爱,多次梦到你我便为你焚纸烧钱。 谁不知夫妻永诀人人都会伤怀,想起许多往事令人极度地伤悲。
昔日戏言身后意,今朝都到眼前来。(身后意 一作:身后事)戏言:开玩笑的话。身后意:关于死后的设想。 衣裳已施行看尽,针线犹存未忍开。行看尽:眼看快要完了。 尚想旧情怜婢仆,也曾因梦送钱财。怜:怜爱,痛惜。 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诚知:确实知道。
昔日戏言身后意,今朝都到眼前来。(身后意 一作:身后事)衣裳已施行看尽,针线犹存未忍开。尚想旧情怜婢仆,也曾因梦送钱财。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