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2 10:52:0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2 10:52:06
解连环•冬柳
作者: 陈匪石 〔清代〕
露条曾折。嗟驹光过隙,灞桥将雪。
算未减张绪风流,睹前岸柳容,冻荑疑发。
自剪花幡,效唐苑括春芳节。
有蔫红病绿,宛转向人,宝带新结。
歌骊酒怀已怯。况惊飙夜急,寒水朝咽。
酿怨色斜日归鸦,想三起三眠,怎忍轻绝。
断角声中,旧梦绕龙池天阔。
千黄金蘸波嫩缕,驻云送月。
露水中的柳条曾经折断。感叹那马儿的光影在缝隙中闪过,灞桥上将要下雪。
算起来未曾减少的张扬风流,看到前岸的柳树姿容,冻得的芽儿似乎快要发芽。
自剪下花幡,效仿唐代园中庆祝春芳节的情景。
有些枯萎的红花和生病的绿叶,缠绵地向人倾诉,像新结的宝带。
歌声和美酒的怀念已然害怕。况且狂风急促,寒水清晨也在咽喉处流淌。
酿成的怨恨在斜阳归鸦时分,想起三次醒来三次入梦,怎能轻易绝望。
在断角的声响中,旧梦在龙池的广阔天空中徘徊。
千金的黄金在波光中浸染着嫩缕,云彩停驻送走明月。
作者介绍:陈匪石,清代著名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风格著称。生卒年不详,他的诗歌多描写自然景色与人生感悟,善于用细腻的笔触表现情感。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冬季,诗人以柳树为主题,通过描写冬天的柳条,表达了对春天的渴望和对过往时光的怀念,反映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期待。
《解连环•冬柳》以冬天的柳树为主题,展现了凛冽寒冬中的生命力和诗人的细腻情感。诗中通过“露条曾折”的意象,传达出一丝脆弱而又坚韧的生命状态,仿佛在诉说着经历过风霜的柳条仍在期待着春天的到来。接着,诗人通过“嗟驹光过隙”的感叹,表现出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与感伤。
诗的中段“自剪花幡,效唐苑括春芳节”,则展现了诗人对春天的向往。唐代的春芳节是一个欢庆春天的节日,诗人借此表达了对春天生机的渴望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但紧接着“有蔫红病绿”,又将春天的美好与现实的凋零相对比,体现出一种矛盾的情感。
整首诗在描绘中融合了对过去的怀念与对未来的期待,情感深厚而细腻,展现了诗人对生命的思考和对时光的感悟。通过“千黄金蘸波嫩缕,驻云送月”的意象,诗人不仅描绘了美丽的自然景象,更表达了对人生哲理的深刻理解,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柳树的描写,表达了对生命的思考、对春天的渴望以及对过往的怀念,展现出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感悟和对未来的希望。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唐苑括春芳节”主要表达了什么?
A. 对冬天的怀念
B. 对春天的期待
C. 对过去的追忆
填空题:诗中通过“____”来比喻生命的脆弱。
判断题:诗中“千黄金蘸波嫩缕”象征着对未来的绝望。
(对/错)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杜甫的《春望》相比,陈匪石的《冬柳》更多地体现了对生命的细腻观察与感悟,后者通过柳树的形象表现出生命的坚韧与希望,而前者则侧重于对国家与个人命运的忧虑与思考。两者虽题材不同,但均在各自的环境中展现了诗人对生命的独特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