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12:36:1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12:36:18
早发交崖山还太室作
作者: 崔曙〔唐代〕
东林气微白,寒鸟急高翔。
吾亦自兹去,北山归草堂。
仲冬正三五,日月遥相望。
萧萧过颍上,曨曨辨少阳。
川冰生积雪,野火出枯桑。
独往路难尽,穷阴人易伤。
伤此无衣客,如何蒙雪霜。
在东林的晨雾中,白气轻轻升起,寒鸟急速高飞。
我也从此出发,返回北山的草堂。
正值仲冬的三五之日,日月遥远相望。
萧萧的风吹过颍水上,微光中依稀辨认出少阳。
河流的冰层在积雪中形成,野火在枯桑中燃起。
独自前行的路途难以尽头,深阴之处人容易受伤。
伤感于这无衣的旅人,如何能抵御雪霜的侵袭。
崔曙,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色和个人情怀,风格清新脱俗,常以感伤和隐逸为主题。
这首诗作于冬季,诗人从交崖山出发,回到北山的草堂,表达了对自然景色的欣赏以及对人生旅途的感慨。诗中蕴含了对寒冷冬季的描绘和对归隐生活的思考,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思索。
崔曙的《早发交崖山还太室作》是一首充满冬日气息的山水诗,诗中描绘了寒冷冬晨的自然景观,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归隐生活的向往。开头几句,诗人通过“东林气微白,寒鸟急高翔”描绘了一个清新而又寒冷的早晨,给人一种清晰而生动的画面感。诗中的寒鸟高飞,既象征自然界的生机,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追求与向往。
接下来的“吾亦自兹去,北山归草堂”则展现了诗人将要踏上归途的决心,草堂不仅是他栖息之所,更是他内心宁静与安逸的象征。随着诗的深入,诗人以“仲冬正三五,日月遥相望”引入季节的变迁,展现出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脆弱。
而“独往路难尽,穷阴人易伤”则展示了诗人在旅途中的孤独与无奈,隐喻了人生的艰难与险阻。整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和对理想归宿的向往,体现了唐代诗人对自然与人文的深刻理解。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冬季自然的细腻观察以及对孤独旅行的感慨,反映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和对社会底层生活的同情。
诗中提到的“寒鸟”象征了什么?
A. 冬天的寒冷
B. 生命的坚韧
C. 诗人的孤独
D. 自然的美丽
诗人在诗中表达了对哪个地方的向往?
A. 东林
B. 北山的草堂
C. 颍水
D. 交崖山
诗中“独往路难尽”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旅行的快乐
B. 孤独与无奈
C. 对未来的期待
D. 对过去的怀念
答案:
崔曙的《早发交崖山还太室作》与王维的《鹿柴》在意象上均描绘了自然之美,但崔曙更强调孤独旅途中的思考与感慨,而王维则更富有哲理性,意在表达人与自然的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