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又题张逸人园林

《又题张逸人园林》

时间: 2025-08-05 13:41:55

诗句

藏头不复见时人,爱此云山奉养真。

露色点衣孤屿晓,

花枝妨帽小园春。

时携幼稚诸峰上,闲濯眉须一水滨。

兴罢归来还对酌,茅檐挂著紫荷巾。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8-05 13:41:55

原文展示:

藏头不复见时人,
爱此云山奉养真。
露色点衣孤屿晓,
花枝妨帽小园春。
时携幼稚诸峰上,
闲濯眉须一水滨。
兴罢归来还对酌,
茅檐挂著紫荷巾。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诗人不再见到世俗的人,心中只爱这云雾缭绕的山川,恬静而真实。晨露点缀在衣襟上,孤独的小岛在清晨显得格外明亮;花枝挡住了帽子,春天的小园里生机盎然。诗人带着幼稚的心情去爬高峰,悠闲地在水边洗脸,享受着宁静的时光。兴致高涨后回到家,和朋友对饮,屋檐下挂着紫色的荷叶,显得格外雅致。

注释:

  • 藏头:指的是诗的开头部分,意味着不再见到世俗的人。
  • 云山:指的是笼罩在云雾中的山,象征着自然的美好。
  • 露色:指清晨的露水,点缀着衣物。
  • 孤屿:孤立的小岛,象征着孤独和宁静。
  • 幼稚:指心中纯真未泯的状态。
  • 茅檐:指草屋的屋檐,体现简朴的生活方式。
  • 紫荷巾:用荷叶做成的巾,象征着自然与生活的结合。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韩翃(约公元720年—约公元780年),字仲明,唐代诗人,擅长写景抒情的诗作。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以山水田园为题材,表达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唐代,正值社会动荡与人心浮躁之时,诗人通过描绘园林的自然景色,表达对宁静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繁华世俗的厌倦。

诗歌鉴赏:

《又题张逸人园林》是一首表现隐逸生活情趣的诗作。诗中描绘了一个幽静的园林环境,诗人以独特的视角展现了自然的美丽与内心的宁静。全诗从开头的“藏头不复见时人”开始,便流露出一种与世隔绝的情感,诗人对世俗的无奈与厌倦通过这种方式得以体现。接着,诗人描绘了云山、露水、花枝等自然景象,营造出一种清新的田园意境。

诗中“时携幼稚诸峰上,闲濯眉须一水滨”展现了诗人与自然的亲密接触,他在高峰之上,享受着闲适的时光,这种悠闲的生活方式与世俗的喧嚣形成鲜明对比,进一步加强了隐逸的主题。最后的“兴罢归来还对酌,茅檐挂著紫荷巾”则将诗人的闲适生活具体化,表现出一种雅致而宁静的生活态度。

总体而言,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真挚的情感,将个人的隐逸情怀与自然的美好结合在一起,给人以深刻的共鸣。同时,诗歌的结构紧凑,意境悠远,使人感受到一种超然的生活哲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藏头不复见时人:诗人不再见到世俗的朋友,表达出一种与世隔绝的情感。
  2. 爱此云山奉养真:诗人热爱这云雾缭绕的山,认为这是对心灵的真正滋养。
  3. 露色点衣孤屿晓:清晨的露水点缀在衣服上,描绘出孤独而宁静的意境。
  4. 花枝妨帽小园春:花枝挡住了帽子,表现出小园春天的生机与活力。
  5. 时携幼稚诸峰上:带着幼稚的心情去攀登高峰,体现出一种纯真的探索精神。
  6. 闲濯眉须一水滨:在水边悠闲地洗脸,享受自然的宁静。
  7. 兴罢归来还对酌:兴致高昂地回到家,与友人对饮。
  8. 茅檐挂著紫荷巾:屋檐下挂着紫色荷叶,展现出一种自然与生活的和谐美。

修辞手法:

  • 比喻:用“云山”比喻自然的美好。
  • 对仗:在“时携幼稚”与“兴罢归来”中展现对称的结构。
  • 拟人:露水点缀衣服,赋予自然以人性化的情感。

主题思想:

全诗通过描绘园林的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表现了对世俗烦扰的逃避和对自然美好的崇尚。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云山:象征着宁静与自然的美好。
  • 露水:代表着清晨的生机与纯净。
  • 花枝:体现春天的活力与生命力。
  • 茅檐:象征简朴的生活方式,体现隐逸的生活哲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人不再见到什么样的人?

    • A) 朋友
    • B) 世俗的人
    • C) 自然
    • D) 游客
  2. 诗中提到的“孤屿”象征什么?

    • A) 繁华
    • B) 孤独与宁静
    • C) 人情世故
    • D) 自然的力量
  3. 诗人最后在屋檐下挂着什么?

    • A) 书法
    • B) 诗句
    • C) 紫荷巾
    • D) 画作

答案

  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终南山》
  • 孟浩然《春晓》
  • 陶渊明《饮酒》

诗词对比:

  • 王维的《终南山》同样描绘了隐逸生活,强调归隐与自然的和谐,具有相似的主题与情感基调。
  • 陶渊明的《饮酒》则通过饮酒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虽形式不同,但意境相近。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诗词基础知识与鉴赏》

相关查询

泛青苕(正月十四日与公择吴兴泛舟) 熙州慢(赠述古·般涉调) 燕归梁(高平调) 木兰花(晏观文画堂席上·般涉调) 将赴南平宿龙门洞 清平乐(眠大石调) 浪淘沙 定西番(般涉调) 天仙子(观舞·般涉调) 怨春风(高平调)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降心相从 风字旁的字 对奖 披霜冒露 誓死不贰 万水千山 性识 嵩京 周泽 人来客往 釆字旁的字 高字旁的字 诿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巛字旁的字 反犬旁的字 危言核论 川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