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8 02:01:4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8 02:01:49
送郑员外(郑时在熊尚书幕府)
作者: 韩翃 〔唐代〕
风流不减杜陵时,
五十为郎未是迟。
孺子亦知名下士,
乐人争唱卷中诗。
身齐吏部还多醉,
心顾尚书自有期。
要路眼青知己在,
不应穷巷久低眉。
这首诗表达了对郑员外的送别之情。诗的开头说他的风流才情依然不减当年在杜陵时的风采,五十岁做郎官并不算晚。即使是年轻的孩子也知道他的名声,乐人们纷纷争相传唱他诗中的佳作。即使身在吏部的他仍然多有醉意,但心中对尚书的关心却是有期盼的。在人生的道路上,眼前有知己在身边,不必在街巷中长久低头沉默。
韩翃,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以清新自然的诗风闻名,擅长写送别诗和咏怀诗。其作品常表现对友人的深情和对人生的感悟。
《送郑员外》创作于郑员外在熊尚书幕府任职之际,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祝福与期盼,同时也流露出对人生道路的思考。
这首《送郑员外》以其清新而深刻的情感而著称。诗中,韩翃通过对郑员外的描绘,展现了对友人风采和才华的欣赏,也反映了人生的不同阶段与发展。诗的开篇便以“风流不减杜陵时”开场,表达了作者对郑员外风采的赞美,意味着即使年过五十,郑员外依旧风华正茂。接下来“孺子亦知名下士”一句,强调了郑员外在社会上的声望,年轻人都知道他是有才之士,显示出他影响力的广泛。
中间部分的“身齐吏部还多醉”则暗示了官场的繁华与酒色的诱惑,但诗人并不对此过于苛责,而是通过“心顾尚书自有期”点出郑员外心中对理想和目标的执着追求,展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最后两句“要路眼青知己在,不应穷巷久低眉”则引导读者思考人生的价值,强调在重要的人生道路上,知己的陪伴是多么重要,提醒郑员外不必因一时的困境而消沉低眉。
整首诗不仅仅是对朋友的送别,更是对人生、理想和友情的深刻思考,展现了唐代诗人的高超艺术和深邃思想。
风流不减杜陵时:赞美郑员外的才华依然如昔,杜陵时是对杜甫的典故,暗示他如同杜甫般才华横溢。
五十为郎未是迟:五十岁仍然做郎官,不算太晚,体现了对官场的看法与人生的积极态度。
孺子亦知名下士:年轻人都知道他的名声,显示出他在社会上的影响力。
乐人争唱卷中诗:说明他的诗才受到人们的喜爱,乐师们争相演唱他的作品。
身齐吏部还多醉:身处官场,虽然有醉意,反映出生活的丰富多彩。
心顾尚书自有期:心中对理想的坚持与期待,尽管身在繁华之中。
要路眼青知己在:在重要的路上,知己在身旁,意味着有志同道合的朋友。
不应穷巷久低眉:不必在困境中消沉,鼓励郑员外要积极向上。
全诗通过对郑员外的赞美,展现了对人生理想的追求和对朋友的深厚情谊,传达出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诗中提到的“杜陵”是指哪个诗人?
A. 李白
B. 王维
C. 杜甫
D. 白居易
“身齐吏部还多醉”中的“吏部”是指什么?
A. 农业部
B. 官员任命机构
C. 战争部
D. 财务部
“要路眼青知己在”中的“眼青”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失落
B. 希望和期待
C. 疲惫
D. 悲伤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