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雷岩诗

《雷岩诗》

时间: 2025-07-27 23:40:10

诗句

空岩发灵籁,彷佛如风雷。

只疑函宝剑,天遣六丁开。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7 23:40:10

原文展示:

空岩发灵籁,彷佛如风雷。只疑函宝剑,天遣六丁开。

白话文翻译:

在空旷的山岩中,灵动的音韵仿佛如同风雷一般。只疑是那藏有神剑的宝函,仿佛是天神派遣六位天丁来开启。

注释:

  1. 空岩:指空旷的山岩,形容环境的清幽。
  2. 灵籁:灵动的音韵,指自然界的声音。
  3. 彷佛:仿佛,像是。
  4. 风雷:风和雷,常用来形容气势磅礴的声音。
  5. :指宝函,装有宝物的箱子。
  6. 宝剑:象征珍贵的东西,常用于比喻。
  7. 天遣:天神派遣。
  8. 六丁:古代传说中的神灵,负责捉拿鬼怪,具有威力。

典故解析:

“六丁”源自道教文化,指的是六位负责捉拿鬼怪的神灵,象征着强大的力量和神秘的存在。该典故在古代文学中常被用来表达神秘与超自然的力量。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诗人、词人、散文家、书法家,政治家。其诗词作品风格多样,常以豪放、洒脱著称。

创作背景:

《雷岩诗》创作于苏轼流亡生活期间,反映了他对自然的感悟与对人生命运的思考。苏轼在遭遇政治困境与个人生活波折时,以诗词抒发情感,表达对自由与理想的追寻。

诗歌鉴赏:

《雷岩诗》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自然界的声音与神秘的力量。开头“空岩发灵籁”描绘了空旷山岩中传出的音韵,给人以空灵、清新的感觉,仿佛置身于世外桃源。接下来的“彷佛如风雷”则将这种声音与风雷相提并论,强化了音韵的力量与气势,传达出一种自然的威严感。最后两句“只疑函宝剑,天遣六丁开”则将视线转向人类对神秘力量的向往与探索,象征着人类对未知世界的渴望与敬畏。

整首诗在意象上构建了一个充满灵动与神秘的世界,展现了苏轼对自然的深刻理解,以及他在逆境中仍对生活的热爱与追求。这种对自然的感悟不仅体现了诗人的个性,也反映了他的人生哲学与价值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空岩发灵籁:描绘了空旷山岩中的声音,表现自然的灵动与美好。
  2. 彷佛如风雷:强调声音的强烈与震撼,传达出一种磅礴的气势。
  3. 只疑函宝剑:暗指隐藏在自然中的神秘力量,象征着人类对力量的渴望。
  4. 天遣六丁开:表达了对神秘力量的向往,体现了道教文化中的神秘感。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声音比作风雷,增强了音响的威力。
  • 拟人:将自然的声音赋予灵动的特性,增强了与读者的情感共鸣。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对称,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力量的敬畏与赞美,反映了诗人对未知世界的探索与对理想的追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空岩:象征着孤独与清静。
  2. 灵籁:象征自然的声音,传达灵动的感受。
  3. 宝剑:象征着力量与神秘。
  4. 六丁:象征道教文化中的神秘力量。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灵籁”形容的是哪种声音? A. 风声
    B. 雷声
    C. 自然界的音韵
    D. 鸟鸣

  2. “六丁”的含义是什么? A. 六位神灵
    B. 六种武器
    C. 六个朋友
    D. 六种动物

  3. 这首诗表达的主题是什么? A. 对权力的渴望
    B. 对自然的敬畏与赞美
    C. 对人世的无奈
    D. 对爱情的向往

答案:

  1. C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王维《终南山》
  • 李白《夜泊牛津》

诗词对比:

  • 王维的《终南山》:同样描绘了自然的景象,但更加强调了隐逸生活的理想与宁静。
  • 李白的《夜泊牛津》:同样表达了对自然的向往,但更侧重于个人的豪情与壮志。

参考资料:

  • 《苏轼诗词全集》
  • 《宋代文学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相关查询

病中杂兴 病中杂兴 病中杂兴 病中杂兴 南歌子 西江月 浪淘沙(王宰母生日,寓居道州,勉其来富州) 好事近(又和纪别) 好事近(再和饯别) 好事近(黄义卿画带霜竹)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百世流芬 恩知 借面吊丧 亠字旁的字 寸字旁的字 回天无力 荒烟野蔓 蝎唇 巫山云雨 生意兴隆 齿字旁的字 淹晩 包含匝的词语有哪些 見字旁的字 挨个儿 鬼字旁的字 吉结尾的成语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