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秋丁日补送文文肃姚文毅陈文庄三公神位入长洲学乡贤祠敬识

《秋丁日补送文文肃姚文毅陈文庄三公神位入长洲学乡贤祠敬识》

时间: 2025-04-26 10:47:16

诗句

名教久沦替,榛蔓沿黉宫。

乡祀古所重,论定百年中。

庶几光俎豆,足与震鼓钟。

云何僣且滥,势利纷交讧。

沮丧诗书气,彫残礼乐容。

遂令贤杰辈,避地羞雷同。

近者更侈炫,郡邑淆所从。

典司罔稽覆,名籍滋混蒙。

峨峨三钜公,茂苑挺英踪。

齐鸣朝阳凤,并跃云津龙。

末运丁板荡,屹如鼎足重。

丘山既合响,至今阙瞽宗。

小子仰典型,桑梓维敬恭。

清议永不磨,地以人斯崇。

颓波存砥柱,后起当闻风。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0:47:16

原文展示

秋丁日补送文文肃姚文毅陈文庄三公神位入长洲学乡贤祠敬识
彭定求

名教久沦替,榛蔓沿黉宫。
乡祀古所重,论定百年中。
庶几光俎豆,足与震鼓钟。
云何僣且滥,势利纷交讧。
沮丧诗书气,彫残礼乐容。
遂令贤杰辈,避地羞雷同。
近者更侈炫,郡邑淆所从。
典司罔稽覆,名籍滋混蒙。
峨峨三钜公,茂苑挺英踪。
齐鸣朝阳凤,并跃云津龙。
末运丁板荡,屹如鼎足重。
丘山既合响,至今阙瞽宗。
小子仰典型,桑梓维敬恭。
清议永不磨,地以人斯崇。
颓波存砥柱,后起当闻风。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中,诗人感慨名教(教育和道德)已久被忽视,杂草丛生的校园里充斥着不良风气。乡里的祭祀在古代非常重要,而如今在百年之间已经大不如前。希望能有光明的祭品和盛大的仪式,能与震动大地的鼓声和钟声相匹敌。可是如今却出现了伪君子和滥竽充数的现象,利欲熏心,争斗不断。诗文的气势受到抑制,礼乐的风范也被破坏,导致贤能之士纷纷选择避世,以避嫌。而近来学者们则更为奢华浮夸,地方上的风气更加混乱。负责典籍的官员失职,名声与籍贯的界限也变得模糊。三位伟大的公卿,正如茂盛的园林中挺立的英俊身影。就像朝阳的凤凰一起鸣叫,云间的龙共同跃起。末世的风气动荡不安,犹如鼎足一般稳重。丘山的回响至今仍在,至今未能找到真正的宗师。作为后辈,我仰望先贤的榜样,乡土的敬意不可或缺。真理的声音将永不磨灭,因人而地的尊崇才是真正的崇高。即使颓废的潮流依旧存在,但我们仍要像砥柱一样坚毅,后来的力量必将受到关注。

注释

  • 名教:指教育和道德教化。
  • 榛蔓:指杂草丛生的状态。
  • 庶几:希望能有的意思。
  • 俎豆:古代祭祀用的器具,象征祭品。
  • 震鼓钟:祭祀时的乐器,象征盛大的仪式。
  • 僣且滥:指伪善和滥竽充数。
  • 沮丧:指气息和精神的消沉。
  • 雷同:指同类或相似。
  • 峨峨:形容高大。
  • 鼎足重:比喻稳固的局势。
  • 桑梓:比喻故乡。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彭定求(生卒年不详),清代诗人,致力于诗歌创作,倡导道德教育,重视乡土文化。他的作品常常反映社会现象,关注教育与人文的关系,强调古代礼乐的重要性。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道德沦丧之时,诗人通过对古代乡贤的追忆,表达了对名教衰落的忧虑和对未来的期望。诗中提到的三位公卿,象征着道德与文化的传承,反映了诗人对当时社会现象的深刻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在形式上采用了古体诗的风格,词句简练而意蕴深远。全诗通过对比古代与当代的教育与道德观念,表达了作者对名教衰落的深切忧虑。诗人用“名教久沦替”开篇,直接点出主题,阐述了社会的变迁与人心的变坏。

在意象上,诗人通过“云津龙”“朝阳凤”等形象,赋予了古代文化的光辉与伟大,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沮丧诗书气”和“彫残礼乐容”的失落感,表现了对当今社会风气不正的深切批判。整首诗结构严谨,层层递进,最终以“后起当闻风”结束,表现了对后代的期望与寄托,意味着只要有志之士,必能重振道德与文化的辉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名教久沦替:指道德教育长久以来被忽视。
  2. 榛蔓沿黉宫:形容校园环境的杂乱与不堪。
  3. 乡祀古所重:强调乡里的祭祀在古代的重要性。
  4. 论定百年中:指经过长时间的论证与实践。
  5. 庶几光俎豆:希望能重新恢复盛大的祭祀。
  6. 足与震鼓钟:祭品能够与盛大的仪式相称。
  7. 云何僣且滥:感慨伪君子与滥竽充数的现象。
  8. 势利纷交讧:指出当今社会的争斗与利益纷争。
  9. 沮丧诗书气:诗书的气氛受到压制与影响。
  10. 彫残礼乐容:古代礼乐的风范被破坏。
  11. 遂令贤杰辈:导致贤能之士纷纷选择避世。
  12. 避地羞雷同:以避嫌而不愿与人同流合污。
  13. 近者更侈炫:近来的学者更为炫耀奢华。
  14. 郡邑淆所从:地方风气混乱,难以分辨。
  15. 典司罔稽覆:负责典籍的官员失职。
  16. 名籍滋混蒙:名声与籍贯变得模糊不清。
  17. 峨峨三钜公:三位伟大的公卿如高山耸立。
  18. 茂苑挺英踪:如同茂盛的园林中英俊的身影。
  19. 齐鸣朝阳凤:象征团结与共鸣。
  20. 并跃云津龙:象征希望与飞跃。
  21. 末运丁板荡:末世风气动荡不安。
  22. 屹如鼎足重:比喻稳重而坚固。
  23. 丘山既合响:象征传统与现代的融合。
  24. 至今阙瞽宗:至今未能找到真正的宗师。
  25. 小子仰典型:后辈仰望先贤的榜样。
  26. 桑梓维敬恭:对故乡的敬意不可或缺。
  27. 清议永不磨:真理的声音将永不磨灭。
  28. 地以人斯崇:因人而地的尊崇才是真正的崇高。
  29. 颓波存砥柱:即使颓废的潮流依旧存在。
  30. 后起当闻风:后来的力量必将受到关注。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对比古今,突出名教的衰落。
  • 比喻:将贤能之士比作高大的山峰,强调其重要性。
  • 排比:多句式的使用,增强了诗的气势与力度。

主题思想

全诗的主题在于对道德教育与乡土文化的重视,表达了对当代社会风气的忧虑与批判,同时寄希望于后辈能够承载与传承古代的优秀文化。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朝阳凤:象征着希望与新的开始。
  • 云津龙:象征着高飞与腾跃的理想。
  • 鼎足:象征着稳固与坚韧。
  • 桑梓:象征故乡与根基。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名教久沦替”,意指: A. 名教被广泛推崇
    B. 名教久被忽视
    C. 名教盛行
    D. 名教不再存在

  2. “云何僣且滥”中的“僣”是什么意思? A. 冒充
    B. 严重
    C. 伪善
    D. 浪费

  3. “后起当闻风”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A. 绝望
    B. 期待与希望
    C. 不满与愤怒
    D. 迷茫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离骚》屈原:古代诗歌对个人情感与社会责任的深刻探讨。
  • 《登高》王勃:表达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与对未来的憧憬。

诗词对比

  • 彭定求的《秋丁日补送文文肃姚文毅陈文庄三公神位入长洲学乡贤祠敬识》与杜甫的《春望》均表达了对社会动荡的忧虑,但彭作品更侧重于对传统文化的反思,而杜甫则侧重于个人的悲怆感受。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彭定求研究》
  • 《古代文化与教育的传承》

相关诗句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自斜谷第一堰泝舟上观石门两岸奇峰最为佳绝 张思孺秘校挽诗二首 其二 莫扫花 亭前高柏 郡斋水阁闲书·车轩 东谷沿小涧树木丛蔚中有圆潭爱之久坐书所见 李坚甫净居杂题一十三首·静叟 杨山人归绵竹 西轩秋日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川字旁的字 曲意迎合 繁体字的书写方法_掌握繁体字书写技巧 朱的笔顺怎么写?朱的笔画顺序详解 铭海 衷愚 黹字旁的字 不得善终 擎天柱 雨愁烟恨 青字旁的字 尢字旁的字 贝部首的汉字大全_贝部首常用汉字解析 佣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齿甘乘肥 牛字旁的字 国妆特字的祛斑产品有哪些?这份清单助你快速了解_祛斑产品推荐 城字繁体字怎么写?这份城字繁体字详解,助你正确书写汉字_汉字繁体字学习 切骨之仇 守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