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2:06:0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2:06:00
渡江云 江南忆同云臣和蘧庵先生韵
作者: 陈维崧 〔清代〕
江豚翻碧浪,凭高极望,折戟半沈沙。
鸡笼山下路,记得凤城,数十万人家。
貂禅掩映,钟山翠叠鼓鸣笳。
更参差青溪红板,从古说繁华。
堪嗟。齐台梁苑,残月微风,剩颓墙败瓦。
祇苍凉半林枫槲,四壁龙蛇。
几番夜向寒潮泊,空城下浪打蒹葭。
青衫湿,隔船同诉天涯。
江豚在碧波中翻腾,我站在高处远望,曾经的战戟已经半沉于沙中。
鸡笼山下的小路,我记得凤城,那儿曾有数十万的居民。
貂禅的身影掩映在翠色的钟山下,鼓声和笛声交织在一起。
更有那错落有致的青溪和红色的木板,从古至今都在讲述繁华的故事。
让我感叹,齐台梁苑的残月在微风中摇曳,只剩下破败的墙壁和瓦片。
只有苍凉的枫树和槲树半遮半掩,四壁如龙蛇般盘绕。
几次夜晚,我向寒潮靠泊,空城中波浪拍打着芦苇。
我的青衫湿透了,隔着船只与人诉说着天涯的孤独。
作者介绍:
陈维崧(约1620-1680)是清代著名的诗人和词人,以其清新脱俗的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著称。他的诗歌常常反映对历史的思考和对故乡的怀念。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与变革之际。诗人通过描绘江南的美丽景色,表达了对往日繁华的怀念与对现实的感慨。
《渡江云》是一首充满江南水乡韵味的诗作,诗中既有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又有对历史兴衰的感慨。通过“江豚翻碧浪”的生动描写,诗人展现了江南独特的水乡风光,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同时,诗中“折戟半沈沙”则引发了对历史的深思,象征着曾经的辉煌与如今的凋零。
诗中“数十万人家”一句,体现了江南地区昔日的繁荣,随之而来的“残月微风,剩颓墙败瓦”则映衬出当下的荒凉,形成鲜明对比。诗人在景物的描绘中,潜藏着对人生无常的感悟。
此外,诗中运用了大量的意象,如“青溪红板”,展现了江南水乡的色彩斑斓;“苍凉半林枫槲”则传达出一种萧瑟的情感,令人产生共鸣。整首诗在情感的细腻与景色的优美中,展现了诗人对故乡的眷恋与对过去的追忆,具有深刻的哲理性和文化内涵。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此诗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例如比喻、对仗、排比等,使得画面生动且富有层次感。通过生动的意象和形象的比喻,增强了情感的表达。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故乡的深深怀念,对历史兴衰的感慨,以及对自然美的赞美,情感基调复杂而丰富,既有对往昔繁华的追忆,也有对现实苍凉的无奈。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江豚翻碧浪”主要描绘了什么?
A. 江南的自然景色
B. 战争的残酷
C. 诗人的个人生活
“折戟半沈沙”体现了怎样的情感?
A. 对财富的追求
B. 对历史的沉思与感慨
C. 对爱情的失望
整首诗的主要情感基调是?
A. 欢快
B. 萧瑟与怀念
C. 忧伤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