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3:30:5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3:30:56
寒踪白云里,法侣自提携。
竹径通城下,松门隔水西。
方同沃洲去,不似武陵迷。
仿佛方知处,高峰是会稽。
在白云之中,我的寒冷足迹渐渐消失,随同我同行的法侣也是自然而然的。竹林小径通往城下,松树掩映的门则在西边隔着流水。我们要一起前往沃洲,那里并不像武陵那样令人迷失方向。此时此刻,我似乎明了了归处,那高峰便是会稽。
皇甫曾,字宗阐,号雨斋,唐代诗人,官至给事中,以诗名于世,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色和人生哲理,融合了禅宗思想。
该诗作于皇甫曾晚年,诗人对修行和人生的感悟更加深刻,表达了对理想修行之地的向往和对人生迷惘的反思。
《寄净虚上人初至云门》以清新自然的意象和深厚的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对修行的珍视和对理想境界的向往。诗中描绘的环境充满了灵气,白云、竹径、松门等元素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个理想的修行场所。寒冷的足迹隐喻着修行者的清冷心境,法侣的陪伴则增添了人间温情,展现了修行之路的孤独与同行的温暖。
诗句“方同沃洲去,不似武陵迷”中,沃洲象征着理想的境界,而武陵则是一个美丽却易迷失的地方,表达了诗人对修行的坚定和对迷失的警惕。最后一句“高峰是会稽”更是将个人的修行归宿与历史文化相连,突显了诗人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对精神家园的追求。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理想修行境界的渴望和对人生迷惘的感悟,同时也体现了对道教、禅宗思想的深刻理解以及对传统文化的认同。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武陵”象征什么?
A. 理想的境地
B. 迷失的地方
C. 归宿的地方
D. 修行的伴侣
填空题:诗中“竹径通城下,松门隔水西”反映了__与__的对比。
判断题:皇甫曾的诗歌风格主要以清幽、哲理见长。
A. 正确
B. 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