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22:31:4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22:31:48
不知何世界,有处似南朝。
石路无人扫,松门被火烧。
断幡犹挂刹,故板尚支桥。
数卷残经在,多年字欲销。
这座废弃的寺庙,仿佛身处哪一个世界,竟然与南朝的景象相似。
石铺的道路上无人打扫,松树门口被火焚烧。
残破的幡旗仍然挂在庙宇上,旧木板依然支撑着桥。
几卷残破的经书在这里,字迹已经模糊多年,快要消失了。
顾况(约722年-约770年),字子云,号寒山,唐代诗人。他的诗作多以清新自然、意境深远著称,常表现出对人生无常和自然景物的深刻感悟。顾况的诗风受到王维的影响,擅长山水诗与闲适的生活哲理。
《经废寺》创作于唐代,正值佛教盛行的时期。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许多寺庙开始荒废,诗人以此为背景,抒发对古老寺庙的惋惜与对信仰衰退的思考,反映出社会的变迁和人心的变化。
此诗以废弃寺庙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描写,生动展现了时间的流逝与信仰的衰退。开篇的“何世界”便引发读者的深思,仿佛在询问这片荒凉的土地究竟属于哪个时代。接着,诗人描绘了无人打扫的石路和被火烧毁的松门,展现出破败的景象,仿佛诉说着曾经的繁华已成昨日黄花。
“断幡犹挂刹”的意象深具象征意义,断裂的幡旗不仅代表了信仰的残缺,也暗示着人们对于过去的追忆与惋惜。而“故板尚支桥”则通过旧木板的坚持,传达出一种无奈与无情的现实。最后两句“数卷残经在,多年字欲销”更是将诗歌的情感推向高潮,几卷残经在时间的冲刷下,字迹渐渐模糊,象征着文化的沉淀与消逝。
整首诗在描绘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感的交融中,显示了顾况对历史与时代的深刻反思。它不仅是对一个废弃寺庙的描画,更是一种对过去的追忆与对现实的沉思,给人以深刻的启示与感悟。
整首诗围绕着信仰与文化的衰退,表达了对历史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无奈。诗人在废弃寺庙的描写中,深刻反映出人们对过去的追忆,以及对未来的迷茫。
《经废寺》的作者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A. 宋代
B. 唐代
C. 明代
D. 清代
诗中提到的“松门”被什么烧毁?
A. 水
B. 风
C. 火
D. 雪
诗歌的主题主要反映了什么?
A. 自然之美
B. 信仰与文化的衰退
C. 战争的残酷
D. 人生的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