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3:53:0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3:53:08
送郑端公
方干 〔唐代〕
圣主伫知宣室事,
岂容才子滞长沙。
随珠此去方酬德,
赵璧当时误指瑕。
骢马将离江浦月,
绣衣却照禁中花。
应怜寂寞沧洲客,
烟汉尘泥相去赊。
这位圣明的君主必定会了解朝廷事务,
怎么可能让才子滞留在长沙呢?
随珠离去后,才会得到应有的回报,
赵璧当年却被误认为有瑕疵。
骢马即将离开江浦的明月,
绣衣的光辉映照在禁苑的花丛。
想必会怜惜这位孤独的沧洲旅客,
他与烟汉、尘泥相隔太远了。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随珠”和“赵璧”都指代古代名玉,前者象征着恩德和回报,后者则暗喻误解和偏见。
作者介绍:
方干(约公元845年-约公元901年),字子美,号归田,唐代诗人,以清新自然的风格著称。他的诗歌多描写友情、送别和田园生活。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唐代,正值国家安定,文人辈出,诗人通过写送行郑端公,表达对才子命运的关切和对朝廷的期待。
《送郑端公》是一首表达对才子郑端公的送别诗,诗中充满了对政治局势的思考与对个人命运的感慨。开篇提到“圣主”与“才子”,立刻引出对朝廷人才的重视,显现出作者对郑端公未来前途的期待。接下来的“随珠此去方酬德,赵璧当时误指瑕”一联,运用典故,表明了即便有所误解,但最终的回报是必然的,暗示诗人对郑端公能力的肯定与支持。
在描绘骢马与江浦的月色时,诗人采用了细腻的意象,展现出离别的景象与情感的交织,赋予了送别场景以浓厚的诗意。而最后两句则以“应怜”开头,表现出对离别者的深切同情,强调了孤独与远离的感受,进一步深化了离别的主题。
整首诗不仅在形式上运用了对仗和音韵的美感,更在内容上通过对个人和国家命运的思考,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与人文关怀。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送别为主线,表达了对才子命运的关切、对政治局势的思考以及对离别情感的深切感悟,展现出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才华的认可。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的“随珠”比喻什么?
A. 财富
B. 回报
C. 朋友
D. 离别
“骢马将离江浦月”的意象主要表达什么?
A. 离别的忧伤
B. 友谊的珍贵
C. 未来的希望
D. 自然的美丽
诗人对郑端公的态度是?
A. 失望
B. 赞赏
C. 疏远
D. 嫉妒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
以上内容为《送郑端公》的详细解析与学习资料,希望对您理解和欣赏这首诗歌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