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横池

《横池》

时间: 2025-04-27 11:55:17

诗句

明月入我池,皎皎铺紵缟。

何日变成缁?

太玄吾懒草。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1:55:17

原文展示:

明月入我池,皎皎铺紵缟。
何日变成缁?太玄吾懒草。

白话文翻译:

明亮的月光照进我的池塘,清辉映照在洁白的丝绸上。
何时才能变得如同黑色的缈缈烟雾?我对深奥的道理感到无所用心。

注释:

字词注释:

  • 明月:明亮的月亮,象征清明、纯净。
  • :池塘,指作者所处环境。
  • 皎皎:形容光明洁白,明亮的样子。
  • 紵缟:指白色的丝绸,象征纯洁。
  • :黑色,常用来代表阴暗或深奥。
  • 太玄:指深奥的道理或哲理,出自道教的《道德经》。
  • 懒草:懒于追求或思考。

典故解析: “太玄”出自《道德经》,是指宇宙的深奥哲学,强调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和画家。他的诗词作品广泛,题材丰富,风格多样,深受后人喜爱。

创作背景: 《横池》是在苏轼的晚年创作的,反映了他对人生、自然以及自我内心的思索。诗中通过月光和池水的意象,表达了对道理的追求和对生活的感慨。

诗歌鉴赏:

《横池》是一首典型的苏轼风格的诗作,充满了哲理的思考和对自然的细腻描绘。开篇的“明月入我池”,给人以清新明亮的感觉,月光洒在水面上,映照出一种静谧的氛围,传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赞美。接着“皎皎铺紵缟”,将月光比作洁白的丝绸,进一步增强了这一意象的美感。

然而,诗的后半部分转向哲思,提出“何日变成缁”,这是对存在的深刻思考。黑色的缁象征着深邃的哲理和内心的迷惘,诗人对于这些问题的思考似乎并不积极,表现出一种“懒草”的态度,这种态度既是对世事的无奈,也是一种对生命的反思。

整首诗在形式上简洁明了,但意蕴深远,展示了苏轼对人生哲理的独特见解,也表达了他对自由和宁静生活的向往。这种对自然的观察与对内心的探索交织在一起,形成了诗作独特的魅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明月入我池:描绘了月光照入池塘的景象,展现了一种宁静和美好。
  • 皎皎铺紵缟:将月光与洁白的丝绸相提并论,增添了诗的意象美感。
  • 何日变成缁:提出对未来的疑问,表达对深奥哲理的渴望和追求。
  • 太玄吾懒草:表现出对复杂道理的懒于探讨,流露出一种消极的态度。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月光比作洁白的丝绸,增加了画面的美感。
  • 对仗:句式整齐,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探讨了自然与人生的关系,反映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对深邃哲理的思考,表达了对时间流逝和生命意义的感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明月:象征光明、纯净和希望。
  • :代表内心的宁静和自然的和谐。
  • 紵缟:象征纯洁的美好。
  • :象征深邃的哲理和人生的复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苏轼的《横池》主要描绘了什么意象? A. 夕阳 B. 明月 C. 星星 D. 彩虹

  2. 诗中提到的“太玄”指的是什么? A. 明亮的月光 B. 深奥的道理 C. 美丽的池塘 D. 皎洁的丝绸

  3. “何日变成缁”的意思是什么? A. 什么时候会变得美好 B. 什么时候会变得黑暗 C. 什么时候会变得复杂 D. 什么时候会变得清晰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月下独酌》
  • 杜甫《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 苏轼的《横池》与李白的《月下独酌》都描绘了月夜的美景,但苏轼更侧重于哲理思考,而李白则表现出对孤独的感慨与酒的抒怀。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苏轼诗文集》
  • 《宋代诗词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相关查询

浪淘沙 其二 浪淘沙 咏史 浪淘沙 许州题壁 浪淘沙 其一 戊寅十二月二日过智月禅院时冬燠红梅盛开 浪淘沙 其二 浪淘沙 其七 浪淘沙 七夕 浪淘沙 题刁君也白两京侍游草 浪淘沙 浪淘沙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微员 折文旁的字 包含峒的词语有哪些 上品 外翁 见缝插针 欠字旁的字 起病 千乘之王 燃萁之敏 包含幅的成语 包含魋的词语有哪些 惠而不费 音字旁的字 每逢佳节倍思亲 辵字旁的字 靑字旁的字 松姿柳态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